??樂居買房訊(臧璇 付強)全國土地市場似乎迎來了短暫的“休整期”。結束了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的出讓熱潮,自上周起,土地市場供應開始走低,至本周達到低谷,直接導致成交大幅下跌,土拍整體熱度降溫。
??對于疫情過后全年土地市場的走勢,有專家表達了一定程度的擔憂,預計全年成交量將有所下跌。
??供應持續縮水
??整體成交低迷
??據樂居買房不完全統計,三月第3周(3月16日-20日),重點監測60城里共有12城出讓19宗土地,攬金1110.5億元。較之上周,成交數量和金額均有明顯降低,與三月首周相比更是呈斷崖式下降趨勢。
??具體而言,東莞市一周賣地31.7億元,在60城中領跑,賣地金額超過10億元的城市已屬鳳毛麟角。
??受土地綜合質量與選擇偏少的影響,為數不多的成交也大多以底價收場,溢價稀缺,僅東莞、成都、昆明等少數城市競逐相對激烈,維持了土拍熱門城市的“本色”。
??3月18日,東莞市厚街鎮汀山社區宅地亮相土地拍賣市場,經過70輪競價的激烈角逐,最終被佳兆業集團豪擲24.63億元斬獲,樓面價11808元/㎡,溢價率高達38.92%。超過20億元的成交額,也是本周60城范圍內單宗成交金額之最。
??轉過天來,東莞再現長盤決勝,麻涌鎮一宗優質商住用地經過約50輪競價,被寶冠集團以約7億元競得,溢價率亦高達63.88%。
??同樣在春節后表現搶眼的成都,也于19日迎來土地出讓,新都區一宗商住用地以樓面價11800元/㎡入市,溢價率高達124.78%,為近幾周來的最高值。同時,這一成交樓面價也刷新了新都區土地成交的樓面價紀錄。據悉,該宗地塊吸引了十幾家房企到場參與拍賣,交易熱度頗高。
??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馬千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部分土地交易出現高溢價率,主要源于其盈利前景依舊可期。無論是從高溢價成交地塊的地價走勢,還是從盈利空間來看,當前拿下熱點地塊依舊大概率相當劃算。
??房企層面,僅佳兆業一家拿地金額超過20億元,中建三局、中鐵四局央國企表現依舊相對搶眼。
??全年土地交易或承壓
??新政策釋放利好信息
??從二、三月份的情況看,土地市場正逐漸走出疫情影響,供應、成交面積和成交均價逐漸向同期正常水平靠攏。但放眼全年,整體壓力或在2019年的基礎上再度小幅上揚。
??易居企業集團首席執行官丁祖昱日前在一場直播中表示,原先判斷在二三月份出現的拿地小高潮,經過疫情影響,現在可能就沒有了;之于全年土地市場,可能也要比原先承受更大的壓力。
??丁祖昱指出,疫情下房企更多聚焦控制現金流,最核心的就是減少投資、減少拿地。“去年地市整體成交量下跌了10%,今年或許還會繼續,所以地方政府應做好準備。”
??不過丁祖昱同時也表示,對于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來說,今年可能反而是一個比較好的年份,因為此類城市的醫教和相關產業資源較為豐富,將從更加集中的城市化中獲益更多。“這解釋了為什么節后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土地都如期交易,而且上海出現300億‘地王’”, 丁祖昱說,但三四線城市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
??當然,國務院上周發布的關于授權和委托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將試點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和國務院批準土地征收審批事項委托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也被行業寄予厚望,對緩解土地市場壓力乃至未來長遠健康發展都將起到重要作用。
??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程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緩解區域內的土地供需矛盾,有專家如此概括新政的核心優勢。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認為,此舉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省域內的協調,一方面可以讓經濟發展更好的城市獲得更多用地指標,而對一些經濟發展一般的中小城市,可以通過出讓土地指標獲得資金,加快補足公共服務短板,進而促進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完)
樓盤點評
寫評論